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证券 > 要闻 > 大健康前景空前 华熙生物凭什么引领生物科技行业

大健康前景空前 华熙生物凭什么引领生物科技行业



时间:2019-05-15 14:57  来源:southfi财经网 www.southfi.cn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2018年我国医药终端市场达到 1.7 万亿元,生物医药行业是其中重要的发展方向。我国已经在创新药、生物药、创新医疗器械等多个方面取得显著进步,随着多项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以及我国老龄化的加剧,未来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作为证监会和上交所重点推出的资本市场板块,科创板成为热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科创板的推出也给生物医药行业带来重要机遇,以透明质酸龙头企业华熙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企业已启动科创板上市之路。据披露,截止5月13日,上交所已受理科创板申请企业达109家,其中生物医药企业共计26家,占比超过1/5。

  政策支持及老龄化加剧,行业发展潜力空前

  政策改革促进生物医药行业及创新药迎来发展。从 2015 年起,新一届的 CFDA 领导班子密集出台《关于鼓励药品创新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关于优化药品注册审评审批有关事宜的公告》等多项政策,对医药行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鼓励创新是改革的主要方向,政策推进减少审评流程,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减免进口药物关税等。

  我国是人口大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0-15岁人数为24860万,60周岁及以上人数24949万。60周岁及以上人口历史性的首次超过了0-15岁的人口,表明我国老龄化进一步加剧,而60岁以上人群是老年性疾病及慢性疾病的高发人群。

  华熙生物所处的生物医药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伴随老龄化加剧,未来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向临床价值更高的创新药、生物类似药等方向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透明质酸应用广泛,更多大健康市场待开发

  透明质酸的保水作用是其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其理论保水值高达 500 ml/g 以上。与其他常用保湿剂相比,透明质酸受环境湿度影响较小,在低相对湿度(33%)下的吸湿量高,在高相对湿度(75%)下吸湿量低。这种独特的性质,适应了皮肤在不同季节、不同湿度环境下的保湿要求,因此称为理想的智能保湿剂。

  华熙生物的微生物发酵技术推动了透明质酸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目前已经在骨科、眼科、整形外科、皮肤科等领域有了大规模应用,并逐渐扩展至口腔科、胃肠科、耳鼻喉科、组织工程、药物载体等新的医疗应用领域。华熙生物引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为人类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医药和临床诊治中,透明质酸的主要应用包括:黏弹性手术、黏弹性补充疗法、黏弹性填充、黏弹性阻隔和黏弹性防护。

  除上述广泛开展的用途外,根据招股书,透明质酸在再生医学、骨骼修复/再生和组织工程材料等领域还有很多潜在应用,也将成为华熙生物以后的实验和市场发展方向。例如,在组织工程材料的四大要素(种子细胞、支架、生长因子和培养环境)中,透明质酸具有为组织细胞提供水性外部环境的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的主要成分。

  历史机遇下,核心技术为王

  对于研发投入大、研发风险高的生物医药行业,在科创板上市可以减轻资金压力,是一次重要的历史机遇。在证监会发布的科创板《实施意见》中,科创板推出是“增强资本市场对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服务水平,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掌握核心技术是生物医药企业的“王道”。科创板对信息披露的高要求,将对企业的核心技术进行全方位检验。无论是上市申请,还是未来在科创板市场的表现,核心技术都将是关键因素。另外,核心技术的竞争力的体现,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像华熙生物这种掌握核心技术的公司,有良好的业绩表现,将会支撑其在科创板市场的表现。

  高毛利率是生物科技研发成功的基础

  生物医药属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投入大、风险高,高毛利率是生物医药企业生存的基础,行业特征鲜明。如果毛利率低,难以支撑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和对技术的持续创新。从26家生物医药企业数据来看,在2018年毛利率超过50%的有22家,只有4家毛利率在50%以下;毛利率超过70%的有16家,占比61.54%,显示高毛利率是行业的典型特征。

  生物医药企业普遍产品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大。据了解,华熙生物在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前期,投入巨大,也面临资金“打水漂”的风险,依靠不断投入和技术创新,最终成功走向市场,是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新产品研发成功后,因其技术和产品的唯一性,生物医药企业都会享受一段时期的市场红利,收回研发成本并进入盈利阶段。进入盈利阶段后,市场会忽视前期巨额的研发投入成本和承担的研发失败风险,单纯以原料和人工等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比较,容易被误解。

来源:金融界资讯  作者: 综合 编辑: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southfi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southfi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southfi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southfi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southfi财经网无关。4、southfi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华南财经网 TengNews财经网 中国大财网 中国华财网 中华金融网 东方财经网 南方财经网 开户财经网 大众财经网 齐鲁财经网 雄安财经网 中华新能源汽车网